登乐游原李商隐
文章内容仅供预览,部分内容可能不全。下载后的文档,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。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,是否完整无缺。
傍晚时分心情郁闷,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。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,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,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。
当诗人为排遣「意不适」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,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,于是发乎感慨。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、残光末路之感叹;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、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,是积极的乐观主义*。千百年来,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,莫衷一是。
晚唐时期整个帝国已经是日暮西山,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依旧还是诞生了李商隐和杜牧这两位伟大的诗人,他们两个人的诗作其实是有些相似,两个人都比较擅长写爱情,同时描写的诗作也是极为伤感,这也使得他们的诗作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一种感伤之怀。
两个人才华相当,人生经历也是极为相似,这也使得人们喜欢拿他们两人作比较,并且两个人也都写过《登乐游原》。可能一提起这首诗,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李商隐写的那一首,其实杜牧也是同样写过,只不过在流传程度上要逊色一些,但同样也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,我们先来看一看李商隐的原文:
登乐游原全诗译文
作者登临怀古,借古意以抒今情。上片称颂英雄,然而英雄已逝,唯留“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”,更增悲壮。这首词中用典虽多,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,恰到好处。词风豪壮悲凉,义重情深,意深而味隐,正是志士登临应有之情。
这是王维的一首述行诗,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。本身不算佳作,但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一联,画面开阔,意境雄浑,独绝千古。“直”“圆”二字极锤炼,亦极自然,两字写出“千古壮观”。
这首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,寄托了对朝政的担忧对国事的关心。全词情景交融,境界雄浑阔大,风格沉郁悲壮,依次勾勒水、陆、空的雄浑场面,融合了景色和历史。词写景奇伟壮丽,气象开阔绵邈,自成一格,堪称名篇。
这是一首咏史词,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,豪放中有含蓄,高亢中有深沉。基调慷慨悲壮,意味无穷,读来荡气回肠,平添万千感慨。但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,有历史兴衰之感,更有人生沉浮之慨,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。
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,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极力赞叹乐游原晚景之美,却隐含了深深的哀伤和慨叹,家国之悲,身世之感,古今之情,人天之思,往往错综交织,所怅万千,殆难名状。全诗少有的明白如话,毫无雕饰,却感喟深沉,意蕴无穷。
登乐游原(唐)杜牧
这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,虽写艳情,却能融入仕途不遇,前尘似梦的身世之感。“斜阳外”三句宕开写景,别意深蕴。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,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,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。
这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,是为“百代词曲之祖”。这首词句句自然,而字字锤炼,沉声切响,掷地有金石之声。尤其“西风”八字,只写境界,兴衰之感都寓其中。其气魄之雄伟,实冠今古。
这是首散曲小令,以多种景物并置,用极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了组一幅秋郊夕照图,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、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。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,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,意蕴深远,结构精巧,顿挫有致,被后人经久传唱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