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巳节是什么节日
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,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,春和景明,人们走出家门,集于水边,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。“上巳”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。《
》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,祓禊,就是到水滨去洗濯,去除宿垢,同时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,有祈福的意义。《
》: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,曰洗濯,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”,文中说的即是以流水洁净身体、让灾厄与疾病随水同去的一种风俗。
三月初三晚上,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,披红挂绿,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。随处可见龙灯、狮舞、高跷、花船,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
应下节
春秋时期,已有在三月上旬的巳日,在水边举行招魂祛灾的信仰民俗。到了汉朝,三月上巳已确定为节。每到这一天,官民都要去水边洗澡,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,拔除不祥。由于三月上巳日每年并不固定,为了方便记忆和统一进行活动,所以魏晋时就规定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。
因此,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,被人们称为“鬼节”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,每年三月三的“鬼节”还是照常光临。“鬼节”前夕,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,祈求神灵菩萨保佑。人间浓烈的香火,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。
可比,因而在这天晚上,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,纷纷到鬼市去游玩,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,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,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。
上巳节的最大特点是离不开水。据史书中的记载,大约在周朝,三月上巳日时就曾有一种宗教活动—祓禊。所谓祓,是指祓除病气,使之清洁;楔是指清洁身体。祓禊就是通过洗灌身体,达到除去灾祸、祈求致福的一种祭祀活动。周朝有专职女巫掌管此事。
上巳节是为了纪念谁
待到雄鸡报晓,鬼市收市时,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。少数游魂乐而忘返,就留在阴间了。翌日,阳间一片哭声。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*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,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,就长离人间了。
观音掐指一算,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。一天晚上,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“我是南海观音菩萨,知道人间有难,特来拯救你们。我赠你仙草一株,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,三月初三保管无恙”。老奶奶一觉醒来,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,仔细一看,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。
上古时为什么要将三月上巳日定为一个节日,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。据巳字之意,为阳气盛极,即将回复,大概是取借阳气正盛,到水边洗除旧污的意思。
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,大家都很欢喜,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,磨面做粑粑吃。说也奇怪,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“鬼节“关。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,每年三月三前夕,姑娘*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,直到现在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。
添加新评论